安化芙蓉山,被淡忘的贡茶产地

安化芙蓉山,被淡忘的贡茶产地

22阅读 2019-03-09 03:05 产地

有些事,大家都知道,却很少会说起。


安化,湖南中部的一个山水之县,1951年之前县城是梅城,现在是东坪,却很少有人说起,梅城曾是县城的历史了。


安化,湖南中部的中国黑茶之乡,业内人士对明清两朝,资水沿岸“茶市斯为最”的官茶盛况,心神向往。却对自宋朝以来,安化贡茶产地以及皇室茶园,始终在芙蓉山的历史,很少说起。



安化贡茶起源于芙蓉山


谈起安化的历史,首先不能忽略的是,安化县城在1951年以前是梅城。因为中国的历史,政治中心始终影响着经济和文化中心。


安化古称梅山,属潭州(今湖南长沙),宋神宗熙宁五年(1072年),蔡煜、章惇率大军征服梅山,置安化县。吉福茶号先祖义门陈氏潭州分支,随军入梅山,资助军资,安抚百姓。


大军从潭州出发,经芙蓉山,到梅城,奠定了安化县的官道路线。芙蓉山位于官道必经之地,高山绵绵,云雾缭绕,犹似仙境。


在荆棘丛生之处, 烂石嶙峋之地多有野生茶树。所产茶叶,叶色墨绿,叶形狭长,叶脉清晰,叶肉肥厚,具有香、甜、醇的特性。


这在斗茶成风的宋朝,自然引起吉福茶号先祖的重视。他们采摘芙蓉山茶,精制而成。由蔡煜、章惇班师回朝之际,上贡皇室。拉开了芙蓉山茶的贡茶历史。


香、甜、醇的芙蓉山茶,受到宋神宗及后继皇帝的喜欢。尤其是宋徽宗,作为艺术造诣极高的皇帝,不但喜欢茶,而且精通茶道。欣喜之余,亲自为芙蓉山茶赐名:芙蓉仙茶。




安化贡茶一直产于芙蓉山


明洪武24年(1391年),朝廷额派贡茶,吉福茶号先祖在大桥,仙溪,九渡水,龙溪四保监督采制,史称四保贡茶。


明永乐3年(1405年),郑和下西洋,茶叶需求大增。朝廷在芙蓉山设皇室茶园,确保贡茶品质,指定吉福茶号先祖管理皇室茶园。


如果说宋代的芙蓉仙茶,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。那为什么自宋以来,为什么安化的贡茶一直产于芙蓉山?


其一,品质是最重要的。芙蓉山茶香、甜、醇,无论是嗅觉,还是味觉,都能满足历代皇帝的享受。


其二,工艺是关键。吉福茶号先祖从首次制茶,由蔡煜、章惇带入皇室后。便历代从事贡茶制作,专注于制茶工艺的研究,和不断的改良创新。能完美的发挥芙蓉山原料的优点。


其三,地处官道,临近县城,交通便利。这一点很重要,临近县城,便于管理;交通便利,能在最短时间内,把茶叶送往京城。




为什么如今只关注

资水沿岸的茶市斯为最


资水沿岸茶市斯为最的盛况,一度让如今的茶人心神向往。而芙蓉山的贡茶,却正在被人逐渐淡忘。


这首先要说说贡茶和官茶的区别。


贡茶,是封建时代,帝王为了满足自己的享受欲望,以权力的形式,强制只供给皇帝及皇室成员享用的茶叶。


官茶,是封建时代为了控制茶马贸易,采取的茶马专卖制度下,受朝廷管控的茶叶。


贡茶和官茶,服务的对象不同,除了对品质的要求不同外,生产的数量也大不相同。


贡茶,数量小,但要求运输快。明朝自洪武皇帝要求安化每年贡22斤芽茶后,最多的时候,一年上贡茶叶,也只有300多斤。完全可以使用陆路运输,且速度快。芙蓉山地处官道,最是符合要求。



官茶,用于茶马贸易,控制边境,所产茶叶数量庞大。在古代的运输条件下,水路运输所能承载的数量,要远远大于陆路运输。官茶产地,必须要考虑运输问题。资水沿岸,最便于水路运输,是生产官茶的最佳选择。


同时,官茶产量大,从事官茶生产的人,以及茶行自然很多。在资水沿岸,辉煌之时,曾有200多家茶行。时至今日,仍留下不少遗址。


庞大的生产数量,庞大的从业群体,庞大的产业基地,自然要比数量小的贡茶产地,更能吸引人们的目光。


尤其是1951年后,安化县城迁至东坪,人们的目光,就更加关注临近东坪的资水沿岸了。以至于一直以来的贡茶产地,逐渐被人淡忘。



吉福茶号:贡茶之源,传承不息



·帝王后裔

吉福茶号创始人陈吉福属义门陈氏,系南陈皇帝陈顼之子岳阳王陈叔慎五世孙陈旺后裔。


·天下第一家

宋真宗天禧4年(1011年),皇帝赐联义门陈氏:聚族三千口天下第一,同居五百年世上无双。


·奉旨分家

宋仁宗嘉祐7年(1062年),义门陈氏奉旨分家,一支迁居潭州后迁安化,是吉福茶号先祖。


·钦赐茶名

宋神宗熙宁5年(1072年),吉福茶号先祖采制芙蓉山茶上贡,后宋徽宗赐名:芙蓉仙茶。


·承制贡茶

明洪武24年(1391年),吉福茶号先祖在大桥、仙溪、九渡水、龙溪,监督采制四保贡茶。


·管理皇家茶园

明永乐3年(1405年),朝廷在芙蓉山设皇室茶园,指定吉福茶号先祖为皇室茶园管理者。


·创立吉福茶号

清道光19年(1839年),陈吉福依托皇室茶园,传承贡茶技艺,创立吉福茶号。


·传承复兴

2004年,吉福茶号第六代传人陈凯,成立湖南省高马溪茶业有限责任公司,复兴吉福茶号。

上一页:茶史 | 茶馆文化

下一页:“百年下关沱茶工业旅游区保护利用”项目入选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典

相关阅读

茶友网
滇ICP备19006320号-4
滇ICP备19006320号-4